第0495章 绵里藏针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真是的是为了他们各自的生存。
两年了,从桥瑁、袁绍等人接到三公檄文举兵讨董以来,董卓不但没有死,反而越来越厉害了。
而更加可怕的是,黄巾军暴乱的浪潮席卷了大汉半壁江山,他们就像是野草也般,被剿灭了一次马上又长出来了。
如今西面有董卓,东面有黄巾军,这两个敌人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不立即加以剿杀,任由他们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能倾覆社稷,横扫天下州郡。
现在,因为李翊上次狠狠地干了董卓一家伙,胖子正在关中舔着自己的伤口,恢复元气,但他毕竟手中还有数万大军,实力仍在,随时都有可能呼啸而下,肆意吞噬州郡。而各地州郡却因为陷入和黄巾军的苦战,伤痕累累,再加上骄恣枉法图谋不孰的州郡大吏越来越多,尤其是袁绍的做法,让大家心怀不满,彼此不再信任,这直接导致了各地州郡力量的削弱。
如果在这个时候,各地州郡遭到董卓和黄巾军的前后夹击,其命运可想而知。所以袁术、许玚、周乾、袁遗、张邈等州郡大吏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把阻挡董卓出关的希望寄托在李翊身上。
只要董卓不出关,只要董卓和李翊互相牵制,他们就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互连纵横,以最快的速度击败黄巾军,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自己的实力。
天下已经大乱了,这一点,州郡大吏们都很清楚。今天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因为黄巾军的强大,也不是因为董卓的强悍,而是因为大汉失去了天子和朝廷,失去了凝聚力。各地州郡失去了指挥和方向,只好各自为政。结果力量骤然分散,拳头张开之后,五指没了力气,只好任人宰割****了。
州郡大吏们面对关中虎视眈眈的董卓,面对排山倒海一般的黄巾军,面对北疆军血淋淋的战刀,面对袁绍、袁术、孙坚、刘表这些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地方势力,也只有选择到洛阳议事了。
周乾、张邈、许靖、徐璆这些人和袁绍、袁术的想法其实一样,他们既不相信李翊的承诺,也不相信长公主和朝廷的作用,他们需要利用长公主和朝廷制约李翊,需要利用李翊的武力对抗董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实力。
所以他们很爽快,很慷慨,也很合作,该让步的统统让步,不该让步的就先放到一边,双方都没有任何损失。
李翊对各地州郡答应上缴赋税的事根本不抱希望,作为穿越者,他非常清楚,这些诸侯们的尿性。虽然大家嘴巴上说的大义凛然,但心里怎么想的,却又完全是另外一会儿事儿。
因此,他只要粮食,北疆缺的不是钱,而是粮食。
本来,北疆这两年来大力发展屯田,开垦了数以百万亩计的田地,粮食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但奈何北疆的人口增长太快,如今北疆的人口已经逼近三千万,超过整个大汉朝总人口的一半了,甚至在逼近三分之二。
尤其是北疆的二十余万大军,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好在其余的数十万郡国兵以及屯田兵并不需要专门供给粮食,基本达到了自给自足,否则,北疆真的是要崩溃了。
扬州、豫州两地的州郡大吏答应了李翊,今年十月秋收之后,可以卖一部分粮食给北疆。
另外,刘表也回信了,只要袁术让开通往襄阳的路,北疆商贾可以到长江两岸的所有郡县去买粮。
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李翊的预料,他担心事情出现变故,立即让糜竺携带钱财急速南下。李翊对他说,不管想什么办法,无论是陆运还是水运,你都要把粮食买回来。即使是明年春上回来都没有关系,只要有粮食到北疆。
筵席上,大臣们喜笑颜开,相谈甚欢。
临近散席时,李翊说道:“按照行程推算,长公主和朝廷十一月底可以抵达洛阳,然后就是筹划重建新朝的事。在坐诸位今年年底肯定要回京议事,到时你们再聚。当然,我是不在了,至于留驻洛阳的北疆军,在南北两军重建之后也将即刻撤回河东。振兴社稷的大业,就仰仗诸位的努力了。”
由于长公主得到了天子的承制诏书,她现在可以代行天子事,拜封官爵,所以朝廷的庞大机构也就可以全部恢复了。李翊说重建新朝其实就是指长公主要拜封三公九卿,重置百官。当日刘和到京后,把那道空白圣旨悄悄递给了李翊。李翊召集张温和荀彧,三人私下商议了一下,随即由张温主笔,写了一份承制诏书。有了这份承制诏书,长公主可以名正言顺地主掌国家权柄,那将来的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大臣们听了李翊的话,并没有多少兴奋之色。大家谦虚了几句,又奉承了李翊几句,然后纷纷告辞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