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盐,是维持人类身体机能不可或缺的物质,而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或者民族都缺不了盐,那么盐是怎么来的呢?
盐的来源分为: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河东解池的池盐、蜀地的井盐,还有沿海地区的海盐,是中原食盐的三大来源。
而海水中的盐取之不尽,所以海盐的数量很多,从北到南,有沧州盐场、州胶莱州盐场、淮南盐城盐场、吴郡盐场最为闻名。
除去岩盐,如何将盐从液体(湖水、井水、海水)里提出来是个问题,但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煮盐,光看字面意思,可能会有人以为是将海水煮干即获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海水咸,其中含有盐是不假,但浓度不够高,所以海边盐场煮盐时,并不是直接将海水放入容器中煮,他们要煮的东西是滩涂下深褐色的卤水。
这样的卤水是海水涌上海滩后经过泥沙渗透形成的高浓度盐水,煮这样的卤水,同样的水量、消耗同样的薪柴,获得的海盐比纯粹煮海水所得海盐要多得多。
这对于盐场的灶户来说是常识,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未必了,宇文温若不是有“先见之明”也难免陷入思维误区。
他如今正看着一个牢盆,琢磨此物到底是不是汉时的“文物”。
牢盆是煮盐的工具,也就是盛卤水容器,因为是金属制造所以价格不菲,宇文温面前的这个牢盆,据说是汉时传来的,不过他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不科学”。
一名盐丁正在旁边讲解着煮盐的大概过程,宇文温对此根本就不感兴趣,却对这位盐丁很感兴趣。
煮盐的盐丁被编为灶户,祖祖辈辈都被禁锢在盐场,每天忙的事情就是煮盐,世代居住在海边,虽然天天有海景看,住的又是海景房,但这可不是什么诗情画意的生活,因为现实很残酷。
盐场的海岸上,大潮来时汪洋无际,潮水退却后举目望去,滩涂泛起淡淡白色,那是结晶在滩涂里的盐分,将富含盐分的卤水收集起来用工具煮,煮盐者即为盐丁。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盐丁可谓是无月无日不在火中,最煎熬的是三伏天,盐丁要在煮盐的大灶之间来回奔波,一灶煮好再到下一灶,本来天气就炎热异常,成日守在灶旁更是热上加热。
如果要有个形容词,那就可以把盐丁当做丹炉里炼的金丹,每天都在承受着高温煎熬。
皮肤一开始还算白,然后被日晒火烤弄得渐渐发红,然后变黑,皮色如铁,肉如干脯,无论男女老幼皆是如此,因为全家齐上阵,为的就是确保完成每日的定额。
盐灶这么热,可以暂时离开么?不行,煮盐时火候要控制好,到了关键时刻要投放盐母,不然错过时机会导致这一灶盐的产量下降,到时倒霉的还是全家人。
大热天煮盐,根本就没办法纳凉,对于路人来说,一个树荫不过带来些许凉快,而对于灶户来说,却是难得的清凉世界,犹如天上的广寒宫一般让人神往。
煮盐,当然要生火,那就需要大量的薪柴,数百年的煮盐,让盐场周边的树木几乎被砍伐一空,所以灶户们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