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圣婴大王六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朝历代的规矩。但是帝王不一定是真正的统治者阶层实际代表,一旦大权旁落或者帝王年纪太小的话,代表就会是太后或者某一个王叔。所以统治者阶层不太平,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下一任帝王的皇亲国戚都不能小视。至少他们才是有资格登上统治者名义上最高宝座的人。所以登上帝王宝座的统治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身边这些亲戚。统治者不但需要这些同宗同祖的人支持自己,更需要防备这些近亲们。
老百姓和在野人士已经被统治者驯服,在这些统治者眼里,老百姓是猪狗不如的奴隶,在野人士是他们身边的狗,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士绅。长久以来士绅们其实也早就分化了,按照他们各自的能量划分为三种。第一种大家族,他们是官宦人家,几乎每一代的男人都当官,或者曾经当过官。在他们看来当官是必然的,他们可以控制一些官员或者地方的政务。对于这些大家族,统治者一边安抚一边对他们戒备,找机会就会想办法打压他们的势力。一些大家族在站队或者态度上不够理想,导致一些大家族从此消失或者一蹶不振。第二种是书香门第,这些家族也有人当官,但是需要靠一些运气和自己的本事。他们能当官就当官,当不了官的在家耕读传家。这是统治者最愿意拉拢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但好控制而且最需要统治者的赞许。有时候统治者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就能换来整个家族的忠心,对于统治者来说太划算了。第三种就是小地主,他们没有资格当官,只能依附在统治者或者大家族身边,为他们摇旗呐喊。这些人也不可小看,在他们的鼓动下,会影响一大批的老百姓。当然最先得知老百姓风吹草动的也是这些小地主,他们就是统治者安插在老百姓身边的的探子。
“君王和臣工共治天下”中的“臣工”就是指全体的官员,其中也包括最底层的衙役和官吏,以及士兵等等。按职能来分的可以分为文官、武将、勋贵和内侍。文官很好理解,就是指朝中的文职官员,包括各地地方衙门的官员、衙役、官吏;武将就是指军队的直接管理者将军、军官、士兵、工匠,以及军户家属;勋贵是指在开国或者重要时期时期立过特殊贡献得到世袭的功臣后代;内侍就是指管理后|宫的太监、宫女、嫔妃等等,在大明王朝时期也包括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由于明朝的军队管理制度是实行军户制,也就是说一旦成为了军人,就要一家人世世代代当兵,父亲老了退下来儿子顶上,大儿子战死了小儿子顶上,儿子死光了孙子顶上。一旦家中没有了男丁,就会被剥夺军户资格。这样一来不但便于管理,而且有延续性,父亲会把自己的经验一五一十地告诉儿子,孩子从小接触军队,不用担心不懂军营的规矩。但是这么做的缺点就是“尾大不掉”,一些军户把一些不良风气就这么遗传下去,成为了军队不能改变的弊端。由于勋贵也是武将出身,所以勋贵可以和武将算在一起。这就成为了明朝最有特色的三足鼎立的局面,文官势力最大,武将马马虎虎,背后有皇帝撑腰的的内侍掌握机要和财政大权。
由于统治者对于武将的忌惮,还有文官历来对武将的仇视和不屑一顾,所以在明中期之后,武将渐渐失去政治地位,甚至于沦落为文官的家奴。一些文官甚至于当众像骂自己家的奴才一样的训斥同一级别的武将,还出现了五品知府当众批评正三品总兵的事情。统治者觉得这么做还不够,暗中鼓动文官夺走了武将的指挥权不算,还下达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命令。首先武将只有军队的管理权,没有下达作战命令的指挥权。其次驻军要听从当地地方官员的号令,一切给养要地方官员供应。这就把军队的生杀大权交给了地方官员,一旦军队和地方发生摩擦的话,就会导致军队断给养的状况。逼得一些军官不得不向文官低头。这还不够还有更厉害的杀招等待着武将,作为传统最高的办事机构内阁,直接对皇帝负责的衙门,竟然不允许武将成为内阁成员。也就是说武将永远不能进入权力核心,永远只能是文官手里的工具。这样做不但打击了武将的积极性,而且坐大了文官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