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实话,作为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这些年汪精卫过得并不舒心,父亲汪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即到广东当幕僚。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
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积劳成疾相继过世,年幼的他只好与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幼年失恃,寄人篱下,“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怯懦自卑、争强好胜混杂在一起,造成了他有别于其他人的性格,不过总归是读书人出身,为了出人头地,也为了讨兄嫂的欢心,这时的汪精卫学习还是满刻苦的。
一九零二年三月,汪精卫参加广州府科考,获得第一名秀才,追求功名,且有所得,十九岁的汪精卫不免对自己有一些小得意。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中秀才之后不久,还没等得意忘形,晴天霹雳二兄病死,家庭收入来源被掐断,家庭困窘难熬,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当“子曰先生”。以奉养嫂子和年幼的侄男侄女。
在大官僚家做西席,外面看着体面,实则每时每刻都得看着东家眼色行事,小心翼翼循规蹈矩,对学员还需要摆出一副正统儒士的一套道貌岸然的样子。这种磨练,使得他幼年胆小驯顺的性格,逐渐向畏惧强大的怯懦转变。
对于他个人来讲,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国学根基,得庭训之益,文气磅礴纵横,许为旋转乾坤之伟器。成为了他日后在国民党系统中,地位快速上升,甚至一度超过领袖的资本。畏惧强大的怯懦,也使得他在日本人全面侵华之后,逐渐滑向叛国投敌的性格原因。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
入狱后,开始汪精卫还很硬气,决心以死报国,并慨然赋诗“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成为革命者心中的英侠与楷模。
肃亲王善耆见此子文才与风度俱佳,实乃人之龙凤,在他入狱期间多方照顾,思想已经逐渐有了转变。
武昌起义,汪精卫被同样爱才的袁世凯开释出狱,心存感恩之心的他,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力主革命、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无尽转职
死里逃生,获得自由的他难免珍惜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慢慢滋生了生命诚可贵,活着价更高的想法。
另外,他对于肃亲王善耆还有着浓重的感恩之心,每与有人谈起入狱经历,他总说:毫无疑问我的救命恩人是肃亲王,每当我想起这段经历之时,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
不得不说,虽然此时他的心境改变了许多,但他还是一个有着伟大理想的革命者,拥护孙中山、拥护三民主义的初衷并没有改变。
爱惜生命,感恩敌对势力,富国强兵,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理念柔和到一个人身上,使他自己也痛苦不堪,“豆萁何苦更相煎”的心里,使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妥协心理。
正是在这种复杂难鸣的心理作用下,出狱后他才会以一个革命党人的身份,为袁世凯主导中国政局积极奔走。
这次的谋刺事件,汪在从小家庭环境铸造成的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之后与领袖多次的权利斗争中,每遇到挫折就或者住院、或者留洋躲避领袖咄咄逼人的锋芒。就是这种缺陷人格的真实写照。
一个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的人拥有这样的性格,是他自己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迫下野,汪精卫主政,他一改蒋介石、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以积极主张抗战而著称。
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的十九路军,就是亲近汪精卫的粤系部队主力。
然而,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败和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在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压迫下,完全改变了立场,成了坚决的“主和派”代表人物。
“须知数十年来,中*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统帅的自卑带给国民是灾难性的后果,1932年5月主政国民政府的汪精卫跟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5年姗姗来迟,此时主和的汪精卫似乎看到了实现与日本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