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舞着广大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浴血杀敌。
出征前夕,面对侵略者的狂妄野心和罪恶暴行,志愿军将士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纷纷写下请战书,有的用血书来表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产生了写作的激情和冲动。部队出征前的一天晚上,他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一首出征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进行了宣读。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后来,著名音乐家周巍峙给这首诗谱了曲,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10月19日,也就是朝鲜首都平壤陷落的那一天,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出了跨过鸭绿江的命令。当晚,中国人民志愿军3个军(第39、40、42军)开始分3路从辑安、长甸河口、安东秘密跨过鸭绿江。第38军作为二梯队,尾随42军渡江开进。为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彭德怀规定各部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夜行昼宿,隐蔽地向指定作战地区开进。伟大、光荣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
志愿军将士们,此时是一支从服装上看没有任何标志的军队。土黄色的单衣和棉衣混杂在一起,人和驮炮的骡马混杂在一起,士兵的头上顶的是树枝树叶,胳膊上扎着白色的毛巾——这是中**队统一配发的毛巾,上面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字已被剪掉。夜色沉沉,战士们的脚步声和骡马的喘息声,在黑暗中显得急促而杂乱。所有渡江部队均按**的电令,为严格保守秘密,从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日晨四时停止,天亮以前隐蔽完毕。连日来,夜幕垂落后,鸭绿江各个渡口桥梁上,快速行进着渡江部队,汽车、火炮牵引车、坦克和高炮轰隆隆驶过。天亮前,渡江部队都已隐蔽在山林中,不露痕迹;入夜,部队开拔,奔赴即将厮杀的战场。
10月19日,志愿军军某部将士誓师出征。部队集结在鸭绿江边庄严宣誓:“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
苍茫的暮色里,将士们进入安东市区。混凝土的街道上遗留着美国飞机轰炸的弹坑,百货公司的橱窗,撤去了往日的华丽的陈设,在大玻璃上贴起横七竖八的白纸条子。街上行人停住了脚步,亲切地注视着志愿军的前进队列,眼睛里含着无限的期待和信赖。一个年轻妇女,脸紧贴着怀里的小宝宝,孩子伸出白胖的小手,向将士们招呼。夜渐渐沉下来,城市实行着灯火管制,街道上黑洞洞的,使人越发感受到战争空气的重压。将士们穿越安东市区,直奔鸭绿江桥。天上乌云密布,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部队登上大桥,四路并进,大桥的中间,中朝两国哨兵并肩守卫着一条宽约二十厘米的白线,这就是庄严的国境!在举足跨越这一道白线时,志愿军将士们都情不自禁地回头望一眼这即将离别的祖国江城。“再见吧!祖国——母亲。为了保卫您的安宁,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流血牺牲毫无畏惧。不打败美国侵略军,绝不回来见你!”对于许多将士来说,或许这就是最后的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志愿军将士们心潮澎湃,眼里热泪晶莹。
跨过鸭绿江,行进在朝鲜的原野上。山野和乡村更显得空旷和冷清,只有偶尔传来几声惊恐的犬吠,听不到别的声音,也看不到一点光亮。可是只要你回头一望,便见隔岸灯火辉煌,浩如繁星。夜雨不知不觉地停息下来,上弦月在云隙里露出面孔,向大地洒下清冷的光,空旷的山野更显得宁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