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山下的李双喜等了半天不见皇上下山,就派出几名亲兵登山寻找,亲兵一进道观,不看犹可,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跌跌滚滚跑下山来,大叫:“万岁爷被人杀死了!万岁爷被人杀死了!”
李双喜一听,一溜小跑,冲进道观,观里的道人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李自成一具血肉模糊的死尸,头已被打得稀烂。
李双喜跪倒尘埃,捶胸撞地,嚎啕大哭。
他回到通城大营调动大队人马,将山下的姜家畈村团团围住,限两个时辰内交出凶手。凶手自知闯下大祸,早已逃遁,姜家畈千余乡民因交不出凶手,惨遭屠戮。
李自成去世的噩耗传来,满营聚哭。
大顺军将士收殓了皇上,在九宫山下挂孝举哀,将李自成的遗体秘密掩埋于九宫山南麓。
可怜闯王李自成一世英豪,转战南北数省,南面称尊数月,拥兵甚众,不死于沙场锋镝之间,却遭山野草民锄击殒命。
白马素车,缓行风中,斯人已逝,百身莫赎。
呼君不应,叫君不闻,丰仪难睹,巷歌已停。
天亡我乎?天亡我乎!
呜呼哀哉!
几天后,大顺军在湖北阳新县与江西武宁县交界处为李自成树立起一块汉白玉石碑,碑文如下:
亡吾闯王九宫山,血海深仇恨难平。灭绝通城无赖汉,岂能还吾闯王魂?天大地大不留人,何处去寻吾王回?顺军将士寸肠断,跪泣狂呼吾王归!(永昌二年)
大顺朝永昌皇帝李自成就这样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这一年,他三十九岁。
说来你可能不信,在距离通城县不足一百公里的湖北通山县境内,也有一座九宫山,凑巧的是,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也有一位大顺军将领殉难于此。
据《程氏宗谱》记载:“程九伯,号南枝,于顺治元年甲申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牛迹岭在通山县九宫山附近)。
康熙四年(1665年)《通山县志》卷五载:“顺治二年五月,闯贼万余人至县,蹂躏烧杀为虐,民无宁处,九伯聚众围杀贼首于小源口。”(小源口距牛迹岭不远)。
同治六年(1867年)修订的《通山县志》卷二载:“相传李闯王败窜至此,为程九伯所杀,遂葬于此。”(请注意这里将贼首改为“李闯王”,前面有“相传”二字)。
民国七年(1918年)《通山县乡土志略》载:“牛脊岭在县治东南七十里……明末李自成为程九伯所杀,葬此岭下。”(这里取消了“相传”二字,改“李闯王”为“李自成”)。
程九伯到底杀死的是谁?以上记载,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由“闯贼李延”到“贼首”到“相传李闯王”到“李自成”。
因此,很多人开始相信,在通山县九宫山被乡勇头目程九伯杀死的,就是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
明末清初的费密先生根据道听途说,曾绘声绘色的描述过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顺治五年,自成亲随十八骑,自通山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行至小月山牛脊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山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抽刀欲杀之。刀血渍,又粘泥沙,不可出。九伯呼救甚急,其甥金姓以铲杀自成。”
姚雪垠先生的五卷本长篇巨著《李自成》就是据此完成了李自成的悲剧结局,细腻生动,动人心魄,令人痛心疾首,荡气回肠,遗恨无穷。
最初,“李自成殉难于通山县九宫山”的说法在史学界不占主流,但上世纪五十年代,通山县一位小学教师向《历史教学》杂志社写了一封信,主张李自成殉难于通山,不知为何,这封信竟然得到现代一些历史名家包括郭沫若先生的支持,从此,“李自成殉难于通山县九宫山”几成定论,并被写进了中小学生的历史教科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