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经过了繁华之后的疯狂,南宋的道教发展总体上算是正常了。到宋孝宗赵昚,这位史书上评价为南宋历史上“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的皇帝,“即位之初,锐志恢复”,无论结果如何,想干出一番事业来的想法首先是有的,这一点是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
对于道教,孝宗个人表示说我是非常崇信的,史书对他的好评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对于宗教也算是有比较正确、清楚的认识。
在《续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在乾道四年(1168年)的某一天,在与大臣李焘谈话的时候二人聊到了科举,孝宗表示道士也好,和尚也罢,如果他们自己在深山老林里餐风饮露,追求仙道也好,礼佛念经也好,这些都属于个人行为,对国家本就没有什么危害,可是如果让他们参加科举,那绝对是脑袋让门夹了。科举事关一个国家的兴亡,选拔的是治国的人才,佛经、道经是什么?用它们让国家修仙礼佛吗,能变出粮食来,能打退敌人吗?
孝宗这么说绝对不是盲目的,没有根据的,也不是偏激的。他本人“尤精内景”,至少对于道经是有很深地了解,所以他清楚道教的本质,才会主张政教要分开,其中也离不开高宗的治国崇道政策对他的影响,所以在他执政时期,道教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过多参与到政治之中。
实际上孝宗崇道的表现也离不开老三样,无非就是修道观,笼络一批道士以及对道经的整理。
首先是在搞工程建设上,现在的新领导上任最喜欢搞土建,孝宗也一样,上一章提到高宗修建显应观是因为那位崔府君,孝宗时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地位,显应观也派了专人负责日常的管理,同时还增加了观里的道士,至于田产之类的也没少给。其他的诸如天庆观、崇道观、桐柏宫等同样有所表示,除了经常亲自去宫观里视察工作,烧香敬神,日常修缮的银子也没少给。
第二是他身边的道士圈子,经常诏见的道士有刘烈、莎衣道人、袁宗善、留用光、欧阳士鼎、颠仙傅得一等等,这些道士的生平就不多讲了。孝宗除了和这些道士谈些炼养、道经以外,他还经常参加一些祈禳、斋醮仪式,除了向满天神灵求保佑,就是求雨之类的。
第三是在文化方面,孝宗亲自操刀写了一篇论文,就是着名的《原道论》,很明显是针对前面讲到过的韩愈那篇《原道》而写的。韩愈的反佛反道比较偏激,前面讲过他主张对佛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三光政策,孝宗显然是很不以为然,所以崇道的孝宗站在三教一致的立场上,专门写了这篇文章。
具体内容就不讲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找来读读。孝宗的结论是“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斯可也。其惟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也”。皇帝的大作问世以后,大臣们立刻拜读,然后儒家就感觉不好了,比如史文惠、程泰之等人就通过各种方式向孝宗表示您这篇文章不合适,得改改,要不然后世会被人诟病的。孝宗听完了,表示你们说的有道理,那这样吧,我把文章的题目改成《三教论》吧,这已经很显得他虚心纳谏了,至于改里面的观点,那怎么可能。
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就是道藏方面,由于徽宗时期弄的《政和万寿道藏》毁于金兵入侵的战火中,于是孝宗又组织道士收集、抄录原来的《政和道藏》。据说这部道藏是福州孝光观的珍藏,被孝宗征用来的,然后安排道士抄录、整理,并进行必要的增添,历时六年,最后于淳熙四年(1177年)编成《琼章宝藏》,并赐到了各地的道观里,这是宋朝第六次整理道藏。
另外,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孝宗也曾经滥发度牒。徽宗时道士太多了,主要是度牒发得太滥,导致了道士队伍质量也下降了,所以高宗曾经停止了度牒的发放,一度曾造成道士锐减。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时又恢复了度牒的发放,可惜他没有练到收发自如的高深境界,结果又有点失控。孝宗即位以后,于隆兴二年(1164年)先是加强了度牒的审核,不过效果不明显,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人口分布。于是在1178年孝宗说“朕甚不欲给降度牒,当渐革之”,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孝宗的崇道态度。
既然是提倡三教一致,那么孝宗对于佛教的态度如何呢?详细不多讲了,实际上对于佛教,孝宗比道教更加崇信一些,或者说更偏袒一些佛教。不过他的态度很明确,儒学可以治世,而道、佛则是精神层面的,不能干预政治。通过前辈们毁佛灭道的那些实例可以看出来,根植在社会中的宗教是不可能被毁灭的,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要善于掌控,把佛教和道教向着有利于统治和国家发展的方向引导。
孝宗之后,怕老婆的光宗和儿子都早夭的宁宗先后统治了南宋三十几年,道教话题寥寥,一笔带过。接下来进入了宋理宗时期,据说宋理宗的血统不是很纯正,关于他的生平、功业之类的不多讲了。
南渡以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道教自身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道教发展上表现出了整体上愈加世俗化的特点。在三教融合进一步深入的政治大环境下,在理宗的支持下,道教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来,符箓和内丹进一步融合,三教融合的加速,道教也吸收了很多儒学和禅宗的内容,从而世俗化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理宗时期,和道教有关的有三件事值得讲一下,一是天师道的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统领了“三山符箓”,二是理宗和女冠吴知古的故事,三是涉及了一部道教经书《太上感应篇》。
道教符箓派传承最为久远,也公认最为正统的三派,分别是龙虎山的张天师家的正一派、阁皂山的灵宝派和茅山的上清派。三山符箓的三山的概念提出时间,学术界普遍认可是北宋哲宗时期,徽宗时曾有统一这三山的想法。
事实上,在北宋时期三山以茅山为主,前面讲过上清一脉经南北朝及唐代发展,影响力已经极大,就连天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