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苏爆发的这场“冬季会战”始于1941年2月7日,结束于4月1日,前后共持续了五十四天,交战区域东西纵横一千七百多公里,南北纵深八百多公里,战域最东至北海湖(贝加尔湖),最西至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最南至里海,最北至西西伯利亚瓦休甘平原,此战,中队投入4个集团军(南方中央军)、25个师(南京军)等部队参战,兵力约120万,苏联军队投入5个集团军和40多个单独的军、师、旅、团、营等部队参战,兵力约150万,重型武器方面,中队累计有1300多门大口径火炮、22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4000多辆汽车、2700多架飞机以及12万多头驮畜参战,耗费物资20多万吨,苏联军队累计有3800多门大口径火炮、35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6000多辆汽车、2500多架飞机以及超过7万头驮畜(大多数是战马)参战,耗费物资50多万吨;经历五十多个昼夜的铁血厮杀后,中队最终赢得此战的重大胜利,此战中,中队合计损失兵员约377万(南京军约13万),其中,死亡约148万,伤病约223万,另有6000余人或失踪或被俘或投降,消灭苏军合计约80万,其中,击毙约20万,俘虏约40万,另外击溃苏军约30万,攻取4个苏联大城市,新占领约2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控制苏联平民人口约500万,缴获军械物资不计其数。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中队在此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高昂的损失,四个集团军先后被打垮,南京军两个师被几乎歼灭,二十二个团级部队被完全打光(部队伤亡率超过90%),将级军官和上校级军官阵亡了28人,但值得蒋纬国骄傲的是,南京军里没有出现任何成建制投降事件。这场会战的意义和影响都是极其重大、极其深远的。苏军发动的“大雪崩”最终落得了全面失败,损失了大量的并且对于此时苏联而言堪称非常宝贵的兵员、军械、物资,意味着苏军在东线战场上夺取战略主动权的企图遭到了完全的挫败,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最后的一丝希望和机会,最直接的是中队在此战中极大地消耗了、削弱了苏联此时已经所剩无几的元气,让苏联的国力军力进一步雪上加霜;此战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仅表现在军事上、战略上,还表现在政治上、宣传上、外交上、意识形态上、国际格局上等诸多方面,可谓是石破天惊。
“自战争开始后,苏军一直在被我们压着打,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反抗,比如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但绝对谈不上夺去哪怕是暂时性夺去战争主动权,这场‘冬季会战’只是苏联军队最后的垂死挣扎,也是斯大林政权最后的回光返照。如果苏联军队打赢了此战,斯大林政权的寿命有可能延长一年半载,但事实是苏联军队一败涂地。当我知道这场会战的结果时,我确定,我们已经赢得了这场战争,苏联已经必亡无疑。”希特勒对商震这样说道。
“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苏联灭亡已经正式进入倒计时。斯大林不可能还能恢复战斗的能力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坐以待毙。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发生。”罗斯福这样说道。
“冬季会战的胜利粉碎了苏联当局妄图孤注一掷进行最后一搏的希望,在此战结束后,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止苏联在长者六个月、短者三个月内从世界上消失的命运了。对于斯大林而言,他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没了。实际上,妄图打败我军、稳住东线只是苏联当局一厢情愿和自欺欺人的幻想,我军用事实彻底地打破了苏联当局因为自我催眠而产生的这个不自量力的幻想。另外,我军也通过此战的胜利,告诉全世界,中队绝不是一支只会通过‘投机取巧、捡漏拾遗、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手段才能获得胜利和战果的虎后之狐,恰恰相反,我中华军队乃是毫无疑问的能打并且能打赢硬仗、恶仗、苦仗的虎贲之师。因为坐井观天而侮辱中华军人者、因为妄自尊大而轻视中华军人者、因为居心不轨而中伤中华军人者、因为色厉内荏而贬低中华军人者、因为兔死狐悲而丑化中华军人者,尔等今日俱可闭嘴矣!”《中华英雄报》这样评论道。
“此战说明,已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真正地成为一支能与世界列强军队并驾齐驱的强盛军队!此战是前所未有之大捷壮举,因为此战亦是所遇前所未有之考验!幸甚至哉,通过了考验。”蒋介石这样说道。
“此战后,我军上下充满了坚信不疑我军必能取得最终胜利的极度高昂的信心,因此,全军士气如虹、斗志如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方的士气斗志都彻底地一落千丈了,军心民心更是一蹶不振。我们之所以拥护在委员长和二公子的身边,是因为我们发自肺腑地愿意,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对领袖的忠诚,让我们无需外力,就会自发自愿地、紧密地拥护在委员长和二公子的身边,苏联人也紧密地拥护在斯大林的身边,但苏联人是身不由己、被迫拥护的,拥护在斯大林身边的苏联人并非自发自愿,他们是被一条条绳索强行地捆绑在斯大林的身边的,如今,这些绳索开始松垮了、断裂了,拥护在斯大林身边的人立刻就树倒猢狲散,争先恐后地逃离斯大林、唾弃斯大林、背叛斯大林,呈现分崩离析之势。这很自然,因为众叛亲离是独裁暴君的必然结果。部队在继续进击时,投降的苏军越来越多,翻倍翻倍再翻倍地增长,有时候部队一枪不放,成千上万的苏军已经降者遍野了,弟兄们先前是杀人杀得手软,现在则是抓俘虏抓得手软,毋庸置疑,在大势已去时,越来越多的苏联人不愿意给斯大林卖命或给这个红色帝国陪葬了。”第77师师长钟松说道。
“以前,我没有选择,因为我只有‘效忠斯大林’一个选项,现在,我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效忠斯大林’,一个是‘背叛斯大林’,我选择后者。”向南京军投降的苏军第16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我国、我军,现在都已经回天无力了。”华西列夫斯基在私下里哀叹道。
从前线回到北平后,蒋纬国的耳朵立刻被震耳欲聋的全城欢腾庆祝声灌满了,为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蒋纬国回平是没有公开的,否则他在机场落地后会寸步难行,迎接他的民众会把机场堵得水泄不通。
“纬国!”在机场边老早就等着的蒋经国等人立刻大步流星、喜出望外地走上来。
“大哥!”蒋纬国跟蒋经国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你可算平安无事地回来了!你走了后,我可真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啊…”蒋经国激动得喜极而泣,“你呀你,以后千万不要这么热血昏头了,让我担心死了…”
“我怎么会出事呢?”蒋纬国嘻嘻一笑,“我是谁?我可是蒋纬国!”他这句话说得堪称傲然自雄。
蒋经国有些愕然地看着蒋纬国,他恍然大悟:“你其实早就做好对策了吧?”
“当然!”蒋纬国哈哈地笑道,“我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在没必要的情况下还送死?我非常清楚,我必须好好地活着。”他神色庄严,“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我好好地活着,因为我背负着太多人、太多事的希望。”
蒋经国看着蒋纬国,目光里里的愕然迅速地融化了:“对!你说得对!”
蒋纬国拍拍蒋纬国的肩膀:“走吧!我们吃顿饭,我吃过饭还要去武汉呢!”
此时的北平以及武汉等全国所有的大城市都在全民狂欢般地庆祝着前线的辉煌胜利,各种锣鼓喧天、鞭炮震空、人声鼎沸、旌旗招展…自然是无需多言的,大江南北,处处喜气洋洋。蒋纬国很想“与民同乐”,但他必须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他没有参加什么庆功宴会、庆祝酒会、歌舞晚会之类的活动,因为一大堆公务正等着他处理。大战之后,各方面事务多如牛毛、浩如烟海,不过,蒋纬国首先要做的还是前去武汉,向“老头子”蒋介石进行汇报。于私,蒋纬国是儿子,蒋介石是父亲,于公,蒋纬国是属下,蒋介石是上级,所以蒋纬国绝不能撇开蒋介石,这就好像《三国》里赤壁大战结束后,周瑜昂然高坐在大营里首席位置上召开战事总结报告,把真正的主公孙权撇在一边,周瑜这么做显然是非常不妥的,甚至还犯下了官场上的大忌,因为领导是不能冒犯、不能欺骗更加不能忽略的。蒋纬国身边的高层都是军政官场上的老油条、老狐狸,早就教会了他这些门道套路。
抵达武汉后,蒋纬国刚刚在王家墩机场落地,竟发现蒋介石和宋美龄就在机场边等着,顿时让他吃了一惊,他急忙露出惶恐不安的表情,一路小跑着奔向蒋介石和宋美龄:“父亲、母亲,你们怎么在这里?”
宋美龄掩口而笑:“当然是为了迎接你了。”
蒋纬国努力做出受宠若惊和不敢相信的表情:“父亲、母亲,你们真是的…何必亲自来呢?你们都那么忙,我又是做儿子的,哪里能劳烦你们亲自来接我呢!这让我不知所措啊!”
蒋介石叹口气,把手搭在蒋纬国肩膀上,目光深沉地看着蒋纬国,脸上的表情是父亲迎接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