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晨钟响起,一缕朝霞洒满了长安城,昨日傍晚的一场大雪,直到后半夜方才止住,此时放眼望去,整个长安城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老爷!该起身上朝了!”
门外传来了后宅奴婢的叫醒声,杜睿一翻身正要起床,却被晋阳公主的一条玉臂又压了回去,温柔乡,英雄冢,就连一向勤勉的杜睿此刻都不禁有些懈怠了。
杜睿笑着拍了拍晋阳公主的香肩,道:“兕子!我该去上朝了!”
晋阳公主闭着眼睛,秀眉微微蹙起,道:“这天寒地冻的上的什么朝,还不如每日里在尚书台言事,倒还能妥个清闲!”
晋阳公主虽然也是二十七岁的人了,可是在杜睿的呵护之下,却依然还是保留着几分少女心性,杜睿知道她是在撒娇,柔声劝了几句,便将外间的奴婢唤了进来,更衣洗漱毕,简单的用过了早饭。
此时晋阳公主也起身了,正在贴身侍女的侍候下梳妆,见杜睿要出门,忙道:“睿郎!若是闲暇无事,早些回来!”
杜睿不敢不依,对这个年纪最小的妻子,太宗皇帝的爱女,杜睿一向都是极其珍爱的:“好!好!好!为夫应下了!等上过早朝,便回府陪你就是了!”
杜睿出了门,晋阳公主的贴身侍女緑萼笑道:“夫人真是好福气,老爷简直将夫人当成了掌中宝。”
晋阳公主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道:“你这丫头,专爱说些风言风语的,什么掌中宝,夫君不过是让着我年幼罢了!”
緑萼道:“看着老爷和夫人恩爱,总归是好的!奴婢往常总是听长安那些达官贵人家的仆役说起自家中妻妾争宠的事,像咱们宋国公府上,这般和睦的,便是整个长安城也没有!”
晋阳公主听着也是高兴,她并非不会吃醋,每次杜睿去别的姐妹房中过夜,她的心里也是一样不舒服,只不过她已经平白占了杜睿更多的宠爱,总不好再去和自家姐妹争锋。
“好了!就你会说,快快帮我梳妆好,待会儿还要去婆母那边问安的!”
不单单是晋阳公主的园子,宋国公府内的其他地方,此刻也纷纷有了响动,这座公爵府新的一日,便在这般氛围之中开始了。
杜睿坐在马车之中,驾车的依然是杜平生,如今杜平生也是不惑的年纪了,这么多年以来跟随杜睿征战沙场,依着他的功绩,便是受封侯爵,加中奖衔都富富裕裕的,可是杜平生却心甘情愿的在杜睿府上为仆。
车轮轧在积雪上,咯吱咯吱的,路上那些清扫积雪的杂役见着杜睿的车马行来,纷纷回避。
马车到了承天门前,杜睿下了车,进了一旁的门房内避寒,此时已经来了不少朝臣,见着杜睿纷纷行礼。
杜睿也一一答礼,如今他位极人臣,大唐的权柄尽在其手,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就算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李贤,在朝臣们的眼中,也不过就是个摆设罢了。
“恩师!”
杜痒盛走到杜睿的身旁,大礼参拜,如今他已经官居刑部尚书的职位了,原先大理寺正卿的位子,由杜睿的另一名学生高颖充任。
自打李承乾驾崩,李贤登基以来,朝中人事变动也不少,先是于志宁告老还乡,杜睿顺理成章的接任尚书令,接着李世绩也选择了辞官返乡,再加上原先的中书令天草四郎被杀,朝中一下子空出来了不少职位。
杜睿趁机将各个紧要的职司都安排了自己一系的官员,当初那些李承乾提拔起来的,后来全部投入武京娘门下的所谓后起之秀大多都被杜睿连番罢黜了,当然少不了有人指责杜睿揽权,但是在杜睿看来,这般揽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大唐要继续眼下的盛世,要继续朝前发展,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的话,也只能是不断的重复以前的老路。
一个盛世王朝要延续下去,绝对不能一成不变,而且经不起任何妥协,前隋开皇盛世何等绚烂,百姓丰衣足食,四海宾服,人皆称颂,可结果如何呢?
短短的开皇盛世之后,便是天下大乱,当然其中有杨广急功近利的原因,可根本还是在于,隋朝延续的是北魏的老路,开皇盛世之所以能够出现,也不过是因为杨坚的勤勉,鲜明,一旦换了一个新的主子,即便依然在相同的道路上走着,结果也是绝不相同的。
如今的大唐,虽然经过了贞观年间,杜睿的变法,其强盛远超历史上的贞观盛世,但是要想让大唐更进一步,遵循那条道路已经不合时宜了,大唐需要变化,需要新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杜睿是需要支持的,尽管他身负辅政大臣之重,可是依然需要支持,不然的话,一个改革意见就要在朝堂上反复争吵,不断的论证,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所以杜睿在接手权利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唐的朝堂之上,重新洗牌,那些没有能力,且脑筋僵化,只知道循规蹈矩的人,被纷纷赶了出去,填充进来的则是以杜睿门下弟子为首的少壮派。
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中枢,使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总参七部。
杜睿自任尚书令,当然如果要深究一下的话,杜睿所担任的这个官职的全称应当是大行台尚书令,因为当初太宗皇帝在武德朝之时,曾担任过尚书令的职位,所以为了避免僭越的嫌疑,大唐一朝,尚书令一向都是虚设的,没有人敢和太宗皇帝比肩。
远在秦及汉初﹐尚书只不过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直到汉武帝刘彻之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二府,尚书因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地位逐渐重要。
到了汉光武帝刘秀之时,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有意削弱相权﹐太尉﹑司徒﹑司空居三公高位﹐名为宰相﹐而实际权力则逐渐移于尚书。
当时﹐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一人﹐尚书六人﹐分主六曹。令﹑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录文书”﹐并检查各项事务是否按时完成。尚书之下有侍郎三十六人﹐分属六曹﹐主起草文书,又有令史十八人﹐主抄誊文书。此时尚书台已成为组织复杂的机构﹐成为政府的中枢﹐号称中台。
所以章帝时韦彪说:“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但是在东汉﹐尚书台仍然算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的禄秩都较低﹐令秩千石﹑仆射﹑尚书秩均六百石。
三国时﹐尚书台已正式脱离少府﹐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令﹑仆射﹑尚书品秩已经很高﹐并为第三品﹐与九卿同级。
汉献帝时﹐曹操执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伐在外﹐荀彧常居中持重﹐可见此官地位之重要。
但正是因为它威权的升高﹐引起最高统治者的疑忌﹐所以最高统治者又开始剥夺它的权力。
西晋沿袭曹魏﹐以尚书台总揽政务﹐而别置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然尚书令﹑仆射仍是全国行政部门的首脑﹐称为端右﹑端副﹐地位在中书监﹑令和侍中之上﹐重臣当国仍必加录尚书事。
东晋以后﹐录尚书之权渐分﹐有时以三四人并录尚书事。宋孝武帝孝建中﹐为防大臣威权过盛﹐遂省去录尚书之职﹐以后置废不常。又自魏晋以后﹐士族崇尚清谈﹐不屑过问琐碎的日常事务。西晋王衍自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身居宰辅﹐不以经国为念。梁朝谢安为司徒﹑尚书令﹐惮烦﹐职事多不览。又自东晋以后﹐高门子弟都以出身作尚书郎为耻辱。高门既不屑就﹐就者也多不办事。故自东晋以后﹐令﹑仆射及郎中多不奏事﹐当官成为挂名﹐于是﹐尚书台的日常事务多交给令史去处理。这样﹐令史就渐揽事权﹐尚书省内部有权力下移的趋势。由于令史实际作用的增大﹐梁武帝曾拟提高都令史人选﹐不用寒人而改用士族。但士族尚不乐为台郎﹐何况令史﹐所以此法不能推行。加之﹐南朝时中书舍人专任机密﹐尚书省的实际地位更为下降。
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除前凉﹑西凉遥奉江南正朔﹐不立尚书台外﹐其余政权均见尚书令﹑仆射﹑尚书等官职。
北魏出自鲜卑族﹐本身有部落大人会议决事的制度﹐及魏道武帝拓跋珪破后燕﹐皇始元年始仿魏晋立尚书台﹐置三十六曹。但北魏前期的尚书台是鲜卑旧制与中原制度的糅合﹐与江南制度迥然不同。北魏尚书制度的正式建立﹐实际在太和改制以后。太和十五年魏孝文帝元宏改定官制﹐十七年﹐颁布第一个职员令﹐太和二十三年又颁布第二个职员令﹐尚书省及其它官职都依照魏晋制度﹐主要也是以尚书省总领庶政﹐而中书﹑门下二省分掌机权﹐门下之权尤重。
文帝杨坚代周称帝﹐于开皇元年恢复了尚书省﹐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隋代不置录尚书事﹐尚书令虽设而常缺﹐尚书左仆射便是首相﹐高颎任此职达十九年﹐综理全国政务。他虽兼任纳言﹐而权力主要来自左仆射之职。
高颎之后﹐杨素亦为此职。大业元年﹐杨素升任尚书令。杨素死后﹐隋炀帝杨广不补尚书令﹐大业三年后﹐左右仆射也不补任。
大唐沿隋制﹐也是三省并置﹐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尚书令仍是虽设而虚其位,以大行台尚书令以代。
尚书令以下,置左﹑右仆射﹐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协助仆射分理省内事务。尚书省设六部二十四司﹐及杜睿改制,设总参谋部,则为七部,二十八司,部有尚书﹐侍郎为之副,司有郎中﹐员外郎为之副。
杜睿自领尚书令,左右仆射为来济,杜正伦,左右丞乃是杜睿的门生薛钟,赵正礼。
吏部居七部之首,掌综铨选之任,西汉尚书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尚书常侍曹为吏曹,又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
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当下吏部尚书为杜睿门生李献宝,侍郎乃是京兆三元人韩瑗,魏州观城人李祥道。
其次户部,负财政之责,户部起源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因避讳太宗皇帝名讳改称“户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等责。
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书事。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依功作,当工官之任。三国魏置左民尚书,掌财政。晋初省之,太康中又置。惠帝时有右民尚书。东晋及宋、齐并置左民尚书,梁、陈并置左户尚书,并掌户籍,兼知工官之事。后魏、北齐有度支尚书,亦左民、左户之任。后周依《周官》,置地官府大司徒卿。隋初称度支部,开皇三年改为民部。
户部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为杜睿门生高智周,侍郎二人,正四品下,为定州安平人李安期,魏州繁水人张大安。
其责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
杜睿主政后,将户部的职责更加的细化了,户部尚书高智周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李安期,张大安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其三为礼部,掌礼仪及贡举。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皆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当下为李道宗之子李璟恒,左右侍郎为杜睿门生曹果,穆天颜。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
礼部下设四司,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
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
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
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四司之外,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其四为兵部主兵籍﹑器仗。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曹魏始置五兵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驾部有时亦设尚书。
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在杜睿主持贞观变法之后,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
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