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后赵国如此重视佛教,使得后赵的都城邺城变成了当时东方大地的佛教中心。
这天,神僧佛图澄刚刚在邺城中寺为十多个乡亲治好了疑难杂症,就见徒弟法常进来禀报说:“师傅,您看看这几个故人,可还认识吗?”
随着在法常身后出现了三个僧人,一个矮胖敦实的,一个身材瘦高胡须特长的,两人都已年过六旬,另外一个年约五旬,精精瘦瘦的。
三人一见佛图澄,一起拜倒,口称:“见过师傅。”
佛图澄赶紧拉起他们三人,细细端详了三人一番,他才微微一笑,说道:“果然是故人。分别已经三十多年了啊!”他上前一步拉住了矮胖敦实的那位,说道:“你是天竺的佛调。”
然后过去拉住胡须特长的那位,说道:“你比较好认,是康居的须菩提。三十年前就留了很长的胡须,只是现在胡须的颜色变白而已。”
佛图澄又迈了一步,上前拥抱住了精瘦汉子,说:“你是我从天竺带到龟兹的徒弟道进,辨认你真有点儿难——因为我来中原,咱们在龟兹分别时,你才16岁。一路上你受苦了吧?”
道进流着眼泪说:“总算找到您了师傅。一路上到处都是战乱和饥荒,同时来的几个师兄弟有的被杀死,有的被饿死,只剩下我一个了。后来这两年幸亏遇见这两位高僧带着我,才躲过了多次的大灾大难。”
佛图澄说:“咳!灾荒和战乱造成的灾难太深重了,你能活着来到这里,真是万幸啊。”
佛图澄对佛调和须菩提说:“你们二位早就是天竺名僧了,就别称呼老衲师傅了。”
佛调说:“不行。说实在的,我们二人在天竺虽然小有名气,但是跟圣僧您比起来,那确实是小巫见大巫啊,差的还太远。”
须菩提说:“所以我们俩才到处找您。开始听说您在龟兹,去了找了多年没找到,后来遇见了买香的法常,他告诉说,您在东土,我们又不远万里到中原来找您,就是想向您继续学习啊……”
这时,徒弟法首进来禀报说:“外边来了一个僧人,又黑又丑,吵着要来拜见师傅呢……”
佛图澄打断了法首的话说道:“为师是怎么教导你们的呢?早就告诫过你们不要以貌取人。你们都不知道,这个吵着要见为师的人,正是为师非常期待的那个人啊!你们不要不服气,他比你们所有人都有慧根,都有前途。”佛图澄看着有些惊异的法首说,“赶快让他进来吧,我要跟他长谈几个时辰呢。法常,你去安排佛调、须菩提和道进的食宿吧。”
法常将佛调、须菩提和道进领走之后,法首很快就将那个黑丑的僧人带了进来。
然后法首就退了出去。
佛图澄仔细一打量面前的这个僧人,确实是其丑无比。大约二十四、五岁的年纪,面似黑锅底,两只扇风耳,秤砣鼻子,苦瓜脸,一对儿斗鸡眼。
这人一见佛图澄大师,急忙跪下叩头,说:“弟子道安对神僧仰慕已久,今日得见,三生之幸。特来拜师,望圣僧收留!”
佛图澄拉起道安,笑着说:“为师等你很久了,你来了,为师就可以轻松很多了。”道安惊喜地问道:“这么说神僧答应收在下为徒了吗?”
佛图澄含笑点头:“不收你为徒,还能再收何人啊?”
可见佛图澄大师对道安的喜爱和重视。
道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的佛教学者。于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享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父母早丧,从小就受表兄孔氏的抚养,其貌丑陋但极为聪敏,7岁开始读书,读两遍便可背诵,展现出他过人的记忆能力。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
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因为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叫他在田地里去干些粗活累活,而他一点儿也没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
过了三年,道安向他的师傅提出要求阅读佛经:“师傅,我来寺院三年了,我可以看点佛经吗?”他的师傅随便给了他一卷约五千字的《辨意经》(即《辨意长者经》)。
道安利用劳动休息时间,读了这部经,而且背诵了下来。傍晚回来,便将这部经书还给师傅,要求另换一部。
师傅责问他:“昨天刚给你的,你就读完了吗?”
道安回答说:“昨天那部经,已经背诵下来了!”
他师傅虽然不太相信,还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